刘雅兰 副研究员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18.7-至今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5.7-2018.7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2.9-2015.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工学博士
2008.9-2012.7 南华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理学硕士
2005.7-2008.6 河北涿州中学,高中化学教师
2001.9-2005.7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士
研究方向:
多年来致力于氧化物乏燃料干法后处理领域,聚焦于锕-镧分离研究。开展了锕、镧系氧化物在熔盐中的溶解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随后在固态活性铝阴极上进行了锕-镧的电化学分离,并采用原位光谱技术监测了分离过程中锕、镧元素的化学种态变化,发现了铀的循环电解并将其消除,提高了电流效率。最终成功实现了锕-镧元素的有效分离,与传统的液态Cd阴极相比将分离因子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 “原位阳极沉淀”技术,用于回收分离产物锕-铝合金中的锕系元素。这是一种全新的电化学分离方法,结合了电化学氧化与沉淀技术,不再依赖目标元素的沉积电位差异,而是基于被分离目标在NaAlCl4熔盐中的溶解度。成功突破了铝电极应用于锕-镧电化学分离的关键技术障碍。此外,还总结了锕、镧氧化物在氯化物熔盐中的溶解规律,提出了利用其溶解性差异实现一步分离的新方法。基于相关工作,在电化学领域与核能领域著名期刊Nat. Commum., Chem. Eur. J., Electrochim. Acta, J. Electrochem. Soc., Electrochem. Commun.和 J. Nucl. Mater.等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20篇;发明型专利5项。
主持或参与项目情况:
主持项目:
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2017.1~2019.12,活性电极电沉积过程中铀及变价镧系元素的种态研究,项目资助金额21万。
参与项目:
1. ADS核能专项子课题,2011.1~2015.12,ADS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
2. 自然基金-集成项目,2015.01~2018.12,“分离-嬗变”先进燃料循环中的锕系元素分离化学与方法研究。
3. 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13.01~2016.12,熔盐电解干法后处理过程中铀钚提取及相关机理研究。
4. 自然基金-重大项目,2018.01~2021.12,乏燃料后处理复杂体系中的锕系元素化学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Yu-Ke Zhong, Ya-Lan Liu*, Kui Liu, Lin Wang, Lei Mei, John K. Gibson, Jia-Zhuang Chen, Shi-Lin Jiang, Yi-Chuan Liu, Li-Yong Yuan, Zhi-Fang Chai, Wei-Qun Shi*. In-situ Anodic Precipitation Process for Highly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Aluminum Allo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