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1980年至1982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从事核技术的应用研究。其后,曾在美国Purdue大学、法国 Strassburg 核研究中心、荷兰Delft大学、ECN能源研究中心、东京都立大学等地短期工作。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放射化学和核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多种元素的先进放射化学分离流程,并被国外实验室采用。倡导并建立了可研究元素化学种态的中子活化方法,发现了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异常铱的化学种态;将这类方法发展到生物环境样品,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微量元素研究,对一些生物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的生物环境效应给出了科学解释。利用反应堆中子合成了C-131和C-141新型富勒烯。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2005年获国际核化学和放射分析化学最高奖——George von Hevesy奖,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位获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