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核事故
核电厂或其他核设施中很少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或已经失去应有的控制,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使环境中的放射性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2、已经发生的核事故有哪些?
(1)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堆芯熔毁的严重事故,然而事故对环境和居民都没有造成危害和伤亡,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放射性影响。电站下游的两个不同地点采集的河水样品中,没有检测到任何放射性。在152个空气样品中,只有8个样品发现有放射性碘,只占居民允许浓度的四分之一。在147各土壤样品和3公里范围内的171各植物样品中均未查处放射性碘。但是,三里岛事故却对公众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于少量人员的撤离使得周围居民人心恐慌而自发撤离,造成了交通事故等次生损害,同时广大公众对核电站的安全性开始怀疑。
(2)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如果说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引起了美国舆论的哗然,那么,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事故,则震动了世界,其后果几乎影响到整个国际能源届。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采用前苏联独有的石墨沸水反应堆,用石墨做慢化剂,用沸腾清水做冷却剂。事故导致堆芯熔毁,石墨彻底燃烧,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发生后3个月因辐射导致28名核电站工作人员死亡,并导致1986年总共约有116000人从该反应堆周围地区撤离出来。在事故后,外泄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惰性气体和碘、铯等挥发性裂变产物,这些放射性尘埃在1-2周内即消失。事故致使临近苏联的芬兰、瑞典、波兰等国空气中的辐照水平增高,但只相当于年最大允许值的百分之几。代之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员严重违反操作规定,但造成这样严重后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反应堆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它在低功率的水平下运行时具有不稳定性,没有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坚固耐压安全壳,安全文化素养差也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之一。
(3)日本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灾害,并引发海啸。地震后核电站安全停堆,但巨大的海啸摧毁了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露,日本最后定级为7级核事故。日本福岛核电站于上个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核电站采用的沸水堆,只有一个密封压力容器,没有安全壳,缺少一道有效防护屏障。世界上60%的核电站采用的沸水堆设计,而且运行记录良好。日本福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部自然灾害大大超过了预订的设计防灾标准。
我国核电站不会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事故,这是因为选用的反应堆堆型和特性不同,我国核电厂万一失控或者发生故障,反应堆自动停堆,具有固有安全特性,能限制功率突增,同时我国核电厂多数采用压水堆,有很厚的钢筋混凝土安全壳(壁厚1米左右),内衬密封钢板,即使反应堆出事故,安全壳也能将放射性物质包容起来,防止向环境的泄露。
3、什么是核事故应急?
核应急是针对核电厂或者其他核设施可能发生或者已发生的核事故情况,为了遏制事故的发生,或减缓事故的扩大程度和减轻事故的后果,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总和。
4、什么是应急隐蔽?
应急隐蔽是指在应急响应时,人们停留在或者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再采取建议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渔烟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的内照射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公众接到隐蔽通知后应按照就近隐蔽的原则,迅速进入密封性好的建筑物内并且关闭门窗,关掉换气扇、空调等,防止外面空气进入室内。同时应戴上口罩、用湿毛巾等掩住口鼻,尤其要注意在核电站下风向是,不要向逆风方向行走,以尽量减少进入体内的放射性微尘,在隐蔽状态下,应当食用家中的食物,不要使用室外可能已经收到污染的食物。
5、什么是应急撤离?
应急撤离是指在应急响应是,迅速组织应当进行撤离的某区域范围内的公众暂时撤离该地区,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和地面沉积的外照射、吸入内照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应急撤离是一种代价和风险较大、实施比较困难的防护措施,撤离的范围是根据核事故放射性物质外泄程度,也可能是羽烟应急计划区内区的部分区域,也有可能是内区的全部区域,特殊情况下会超出内区区域。
公众接到撤离通知后应做到:
(1)做好撤离准备工作,如携带少量的生活必需品和贵重物品;
(2)关掉电器设备和自来水、煤气(液化气),锁好门窗;
(3)提醒、帮助邻近的老弱病残人员:
(4)相信政府、不要听信谣言;
(5)服从现场指挥,有组织、有秩序的撤离。